新韮菜又鲜又嫰,老韮菜既无营养又卡牙。当然阻止胡维庸不是没有办法,那就是我为相,这正是他所需要的,他就是想用这个办法来套住我,然后把我累死,就像对诸葛亮那样累得吐血而死,还给我网落很多罪名。我一旦为相,被废黜时,从那么高的位置上跌下来,生死就难料啦。这就是位高而跌重的道理,这也是我不愿为相的根本原因。”燕燕有些不明白地问道:“先生,那我们为什么不现在就告老还乡?”
“此人一向疑心很重,他对我又最不放心。他认为我还精强力壮,他怕我回乡以后有什么不法行为,他控制不了。原来他想用丞相这根绳来套住我,把我累死,他一计不成就会用软办法来拖住我,不让我离开南京,等我不能动时再放我走。反正我们的小璀还小,不宜长途跋涉。等几年孩子长大些,我们再走不迟。”刘伯温说道。
“不是说他是一代开明之君吗?他怎么会是这样?”苏瑾问道。
刘伯温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苏瑾呐,在这个世界上看任何事物不能只看表面,而不看他的本质。很多事不要人云亦云,要靠我们头脑去判断、去分析。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,是发展变化的。这才仅仅是开始,以后你会明白的。不过你们放心,有我在,一切都会平安过去,纵有天大的事,都有我顶着。我现在分个工,燕燕你什么都别管,只把孩子带好就成了,苏瑾负责把我们的紧要东西运回温州,处理好温州的事,我负责处理好南京的事,我就和他们玩两年,他们那些花拳秀腿的,不必畏惧。”
自从杨宪为相后,刘伯温仍然是天天上朝,尽职尽责地为朝廷办事,少说话、少岀头、少交际,小心谨慎,明哲保身。他也知道,自从上次皇上在御书房和他谈话以后,他和皇上之间已出现了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,过去那种亲密的关系已成历史,皇上有什么不决之事也不再问刘伯温,这两年来,刘伯温头上的头发已白了不少,胡须也成了花白,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变得来反应迟钝,口齿不清,记忆衰退,甚至岀现了手颤,大臣们不禁叹道:“唉,廉颇老矣!真是时光不饶人呵!”
就在杨宪为相刚满三周年之时,杨宪的小舅子吴寿德在马鞍山为争一座煤矿,暗中指使人打死矿主,矿主家属把这事告到大理寺和朝廷里,皇上只有批严加查办,当然这事胡维庸起了不少作用。这样,杨宪就被罢相,汪广洋就升为左丞相,胡维庸升为右丞相,这是洪武五年的事。
汪广洋作了左丞相以后,他政绩平平,没有什么建树,成天只忙于应酬之中,胡维庸一方面大肆巴结和讨好皇上,另一方面经常背后告汪广洋的御状,引起皇上对汪广洋的不满。
一天下午,汪广洋在胡维庸家饮酒,直到天黑才回家,到了半夜,忽然腹痛身亡。天明后上报皇上,皇上按丞相礼安葬汪广洋。这样,胡维庸就当了左丞相,丁玉为右丞相。这是洪武六年的事。
自从胡维庸当了左丞相以后,刘伯温就经常告病在家,很少入朝,皇上也不在意,就令陈宁为代理御史中丞,何平为代理太史令。
胡维庸当了丞相以后,他首先在半年内,把朝里的官员逐一换成了他的亲信。侭管这样,朝里的一文一武他认为还是他的心腹大患,文自然是刘伯温,武就是徐达,其他的人都不足为惧。侭管这二人在家闲居,但这二人在朝里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,一旦朝里有事,二人出面一号召,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,大明的文官武将都会服从他们,听其指挥和领导。这点恰恰是胡维庸的软肋。特别是大明军师刘伯温,此人足智多谋,神出鬼没,尽管皇上疏远了他,但他在人们心目中永远是一座丰碑。他的两只眼睛看着人、就像两把利剑一样直穿人心,叫人不寒而栗。至于徐达,他是大明朝的第一武将,也是他惹不起的人物,他功勋卓着,武艺高强,爵为魏国公,和皇上是把兄弟,又是儿女亲家,关系不是一般,这些他胡维庸都是无法比拟的。但他的缺点是头脑相对简单些,容易对付点。除此以外,还有一个李善长,这人对罢他的相有些怨气,好在他胡维庸已和他的亲兄弟李善义已是儿女亲家,他的女儿已嫁给李善义的儿子为妻,他和李善义己结成死党,争取李善长中立不是难事。所以当前主要是如何赶走或整死刘伯温,成为当务之急。
第二天早朝以后,胡维庸来到御书房参见皇上,皇上见胡维庸来见,就放下手中的笔,说道:“胡爱卿,你来见朕有事吗?”
胡维庸,姓胡名三贵字维庸,定远人氏,生于妓院,长于青楼,不知父名,自幼跟母姓胡,母死后,因无一技之长,流浪于定远、淮南、霍丘一带,也没读过什么书,曾拜青楼的管帐先生为义父,才学会认几个字,学了些欧体书法,才能混到今天。他善于见风使舵,对政治形势有很强的敏感性和投机本能。还是在朱元璋未攻下定远之时,胡三贵就投靠李善长任缮写员,正式改名为胡维庸,后李善长举家投朱元璋麾下任书记,胡维庸这个缮写员就成了李善长的左右手,随着李善长的迁升,胡维庸也就水涨船高,跟着上升。后李善长升为大明朝的左丞相,胡维庸就被升为中书省的书记员,可以说胡
第200章 易相3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